今天国翼体育为大家谈谈德国vs罗马尼亚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德国vs罗马尼亚〉德国vs罗马尼亚结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题1:二战中罗马尼亚战役德军为说明白的那么惨呢?苏军只阵亡了1万,而德军却阵亡了15万?

这个问题其实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不简单。德国在罗马尼亚的部队是重新组建的第6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第6集团军是由预备役部队组成的战斗力和原来的一线作战部队差距非常大,第8集团军由于战损补充了大量的预备役部队,这些预备役部队根本就没有完成应有的训练就被补充到了军队之中,这对前线部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这些补充部队只能造成更多的伤亡。其次就是英美援助的大量达到加上3年多战争的磨练苏军战斗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德国由于在战争前期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后期已经和苏军没有差距了。在战斗素质的情况下武器装备就是决定性的!而德国由于本土面临英美的战略轰炸油料和武器产量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对于前线武器的补充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加上苏军攻入罗马尼亚本土,罗马尼亚退出战争德国所面临的兵员短缺问题越发严重。

二战中罗马尼亚战役德军为说明白的那么惨呢?苏军只阵亡了1万,而德军却阵亡了15万?

问题2:德罗关系是怎样破裂的?

如果说德意之间矛盾的加剧,相当程度上是与北非和地中海地区战局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德罗关系产生裂痕,更主要的是与苏德战场战局,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进程及结果联系在一起。

德军向顿河、伏尔加河地区以及高加索地区的进攻开始后,罗马尼亚派出大量部队与德军共同行动。投入顿河和伏尔加河战斗的有18个罗马尼亚师。结果,这18个师全都被苏军击溃,使罗马尼亚损失了全部陆军部队的一半多,或者说投入苏德战场的2/3的部队。而且,这些部队都是罗军中最有经验和最具战斗力的精锐。据罗军统帅部统计,1942年8月1日前,罗军共损失1.74万余人,而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便损失了37万余人,其中28.6万余人被打死、受重伤或被俘。武器装备的损失在上述相应时间的价值分别为5210万列夫和2.5亿列夫。由此可见,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几个月的战斗中,罗军所受损失比此前全部战争时期的损失总和还大。

具体到某些作战单位,这种损失的严重性表现得就更为突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反攻阶段,防守斯大林格勒西南战线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损失惨重。第2、第4、第5步兵军,第1、第7骑兵军和第1坦克师,几乎损失了全部装备,30%的人员被消灭,其余绝大多数被俘。第3集团军残部撤到奇尔河一线后又在德军支持下投入战斗,结果再次受到重创,如第5步兵师1万6736人中只剩下1347人,第6步兵师1万5969人剩下1262人,第15步兵师1万5920人,仅存677人。

尽管遭受了如此惨重损失,罗马尼亚并未得到轴心国其他国家的同情。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官眼里,正是罗军的怯弱,才是输掉这场战役的原因之一。在苏军反攻成功后,原来就对罗军战斗力和指挥官评价不高的德军最高统帅部,现在完全丧失了对罗军的信任。1942年11月27日,罗马尼亚驻柏林武官格奥尔格向政府报告:“我从极秘密的渠道得知,在第3集团军中发生的事件让德国领导层对罗马尼亚军队大失所望。”指挥“冬季风暴”行动的曼施坦因元帅亦有同感,他在1942年12月27日的命令中强调:“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士兵和军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想打仗”,军官“在不是非常必要的时候便下令撤退”。在高加索地区作战的德军A集团军群司令官克莱斯特元帅,在1943年2月初也不得不承认“对某些罗马尼亚分队一点也指望不上了”。

罗马尼亚方面对这种指责并不接受。罗马尼亚总统扬•安东内斯库对曼施坦因的上述命令极为不满,说“曼施坦因对罗马尼亚军队的态度导致了参加顿河集团军群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覆灭”。罗马尼亚的战士和军官则认为,德国人应对前线的失败负责。罗第3集团军的调查机关在总结顿河地区被击溃的第5军士兵和军官的意见时写道:“被包围的第5、第6、第13和第15师很快被消灭了。这些部队的军官们认为罪责在最高统帅部,特别是德国人。⋯⋯前来支援的德军先撤退了,而且是在罗马尼亚师的掩护下,结果罗马尼亚师成了牺牲品。”经过共同作战之后,双方部队之间的关系不是更密切,而是日益恶化了。战斗失利后,德国人对罗军多方刁难,从交通工具、食品供应、军用物资等方面给罗军出难题。如罗第3集团军各部队,1942年夏被送往前线时是坐火车,很快;但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失利后,则要徒步后撤。罗马尼亚驻柏林武官格奥尔格在1943年2月21日给政府的电报中说,德军最高统帅部也似乎承认。

“在德军和罗军之间的一些事情,由于因一些意外事件引起的神经过敏,已经导致了对我军供应和运送上的疏忽”。这种疏忽的结果是让罗马尼亚士兵几个星期处于饥饿之中。

军事上的失败使罗军内和国内受到极大震动,失败主义情绪日益强烈。前线部队士气消沉。1943年1月26日,罗第4集团军指挥部在报告中写道:“军官和士兵的精神非常沮丧,当前不能在军事行动中把本军算在内,士兵只想回国。”罗军的精神状态甚至引起了希特勒的不安,1943年2月2日他亲自致信扬•安东内斯库,说编入德第17集团军的罗马尼亚各师“重新表现出一种涣散症候”,这似乎是由“某些军官不坚定的立场”引起的。他要求安东内斯库“要尽快采取必要措施恢复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同时,罗马尼亚国内反战呼声加大,对现政权的不满情绪增长。罗军大本营的扬•阿尔希普将军在1942年底承认,“尽管做了一切可能的努力,以坚定必须把反苏战争继续下去的社会情绪,但无论是军队,还是国民中间,有些人仍不接受这一国家的无上命令”。就是统治集团的宣传部门也被迫进行了调整。在米哈伊尔国王1943年新年讲话中,把过去的一年称为“经受考验的一年”。扬•安东内斯库则称之为“进行着不可思议搏斗的一年”。如果说不久前罗马尼亚统治者还想使人民相信短期内可以取得胜利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反复强调的是残酷的战争如何不可避免,是东方的艰苦战斗,是在未来的一年中“将要付出更多的牺牲和巨大的力量”。

罗马尼亚在承受着军事失败带来的沉重打击和精神冲击的同时,还要承受德国对罗马尼亚日益加强的经济控制和搜刮。罗马尼亚的石油一直是轴心国集团所依赖的重要战略原料。德国对它尤为需要。1941年,罗马尼亚出口原油519.5万吨,其中出口到轴心国各国363.6万吨,德国占了287.1万吨。1942年,上述相应的三个数字为564.8万吨、307万吨和220万吨。根据1943年2月2日在柏林签定的关于1943年德罗商品交换的“秘密协定”,罗马尼亚本年度要向德国出口7.1亿德国马克的物品,其中有4.5亿马克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其余为农产品和皮革。德国向罗马尼亚出口4亿马克的物品;多一半为金属制品和工业半成品。这就意味着罗马尼亚的经济要进一步服从于第三帝国。对德国的这些要求,特别是在军事失败后军内、国内普遍出现危机的情况下,罗马尼亚政府内部开始出现反对意见。在讨论上述“秘密协定”时,文化和艺术部长彼得洛维奇说:“现在我们在尝着1940年政策的苦果。当时我们拿出石油、粮食,做出各种让步,是希望能够挽救已经不能挽救的东西。现在我们丧失了国界并且一无所有了⋯⋯我们应该逐渐重新审视整个问题了。”其他的政府成员也有同感,认为罗马尼亚“给的多而从盟友那儿得的少”。

几个月后,这种看法再次得到证实。随着战线逐渐接近罗马尼亚边境,罗马尼亚的一些露天油田和其他重要经济目标受到苏军空中打击的威胁日益增大,仅靠罗马尼亚一国的力量无法保证所有目标的安全。因此,只有借助其轴心伙伴的财力物力共同保护这些不仅仅对罗马尼亚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了。1943年7月7日,扬•安东内斯库在与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军事代表团领导人康森谈话时,提出要德、意和其他利用罗马尼亚资源的轴心国成员,分摊此项约为110亿列夫的巨额开支。但康森却以德国没有列夫为由拒绝了。当扬•安东内斯库希望德国提供武器以装备9或10个在1942〜1943年冬季被严重削弱的罗马尼亚师时,康森回答他没有全权讨论这一问题,并且当场说明:“注意到当前的形势,德国正被迫供养整个欧洲,我想,要德国提供武器和装备不大可能。”

问题3:2000年欧洲杯小组赛德国VS罗马尼亚的比分是多少?

德国1-1 罗马尼亚。第5分钟罗马尼亚前锋摩尔多万进球,第28分钟天才绍尔进球。后来就进入僵局,平局收场。

问题4:罗马尼亚战役的战争结果

当罗马尼亚北部的战火逐渐停息下来的时候,罗马尼亚内地的战斗也接近了尾声,自25日罗马尼亚向德国宣战以来,罗马尼亚军队奉命解除境内的德国部队的武装,有一些德国人未经战斗就向罗马尼亚人投降了,有一些德国军队则进行了坚决地抵抗,一直等到苏联军队赶到,他们才停止抵抗,显然他们宁可向苏联红军投降,因为对他们来说,俄国人是敌人而罗马尼亚是“卑鄙的、背后捅刀子的小人”。也许唯一的例外是驻守在普罗耶什蒂大油田的德国驻军,这支守军主力是一个88毫米高射炮团和一些轻型高炮部队和警卫部队,他们不但拒绝放下武器,反而夺取了足够多的卡车载运他们的大炮,就这样他们全副武装地上了路。一路上许多驻罗马尼亚各地的零星德国守军、罗马尼亚军队中的德国顾问、德国裔的罗马尼亚人和一些亲德国的罗马尼亚人跑来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最后他们共有2--3万军人和平民通过喀尔巴阡山脉南端进入了匈牙利。虽然应该极力赞扬这些人的勇敢,但大家十分怀疑他们和罗马尼亚人订有某种协议,即如果德国人不破坏油田,罗马尼亚人就放他们安全离去。

苏联红军对克里米亚的攻势于44年4月8日发动,参加攻势的苏联红军部队是托尔布欣将军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共40余万人,防守的德军是由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混合编成的第17集团军共15万人,到4月16日,德国守军逐渐退回了赛瓦斯托波尔,虽然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军能长时间的据守这个要塞化的城市,但德军却没能坚持太久,5月6日苏联红军发起了总攻,经过惨烈的战斗到5月12日,赛瓦斯托波尔落入了苏联红军手中。在整个克里米亚战役中,苏联红军共损失了84,81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7,754人,受伤67,065人,损伤坦克和自行火炮171辆,飞机179架。15万德国和罗马尼亚守军中,只有不到3万人通过海路撤退到罗马尼亚。事实证明希特勒的担心是很有理由的,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场战役对于罗马尼亚人的影响。

不管事实真相如何,Friessner将军张开双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他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堵塞他的防线上的缺口。战役结束后,当Friessner将军在统计他的损失时,他一定感到不寒而栗,在Friessner将军于9月初向希特勒提交的有关德国南方集团军群(Mars注,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于9月1日起改称南方集团军群)损失报告中称,集团军群的兵力从战役开始前的50万人下降到只有20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8集团军右翼部队共27万人中,只有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率领的第15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153步兵师和集团军直属部队的残余兵力约1万人能够回到德军防线(Mars注,这位Fretter-Pico将军仗打得不怎么样,可跑得挺快!)。根据苏方公布的战果,在这场战役中,德军阵亡15万人,另有10万人被俘,双方的数字几乎完全相符,也就是说,在这场战役中,平均每天阵亡的德军高达1万人!至于罗马尼亚军队的损失数字,据战后罗马尼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是8305人阵亡,24989人受伤和153883人失踪(大部分是被俘)。在武器装备上德国共损失了坦克和突击炮830门(这个数字包括德军投入战场,支援罗马尼亚军队以及在后方修理工厂和输送中心来不及后撤的坦克和突击炮数量),飞机330架,大炮3500门和各种车辆3500辆。作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者,苏联红军付出的代价是人员损失67130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3179人,受伤53933人,损失坦克75辆,大炮108门和飞机111架,苏联红军以如此小的代价,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在整个苏德战争中,仅此一次而已。

问题5:德国历届欧洲杯战绩如何?

德国一共获得欧洲杯3次冠军、3次亚军,是欧洲杯历史上最成功的球队。

1972年比利时欧洲杯决赛,德国队以3-0击败苏联队,首次夺得欧洲杯冠军。

除了1984年、2000年和2004年三届欧洲杯之外,德国队在其他所有的欧洲杯当中都顺利闯过小组赛这一关。此前6次小组出线(欧洲杯1980年开始才有小组赛阶段,因此在此不说1972和1976分别获得冠军和亚军那两次),德国队在1980年和1996年夺冠,1992年和2008年获得亚军,1988和2012年则止步四强。

扩展资料:

德国队世界杯战绩:

2014年世界杯,德国队分别以小组赛4比0葡萄牙队、淘汰赛1比0法国队、半决赛7比1巴西队,最后决赛加时赛1比0阿根廷队战胜四支强队,赛会6胜1平保持不败进18球仅失4球净胜14球的战绩第四次问鼎世界杯冠军,成为第一支在美洲获得世界杯冠军的欧洲球队。

2018年6月17日,世界杯小组赛F组,卫冕冠军德国队以0-1负于墨西哥。6月24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F组第2轮,德国主场2-1力擒瑞典。 6月27日,世界杯F组末轮,卫冕冠军德国0比2负于韩国,积3分小组垫底出局,无缘16强。 

2018年8月5日,33岁中锋马里奥-戈麦斯在个人主页中官方宣布退出德国国家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问题6:德国没他打不起闪电战,二战中的罗马尼亚到底有多重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三大轴心国一起侵略世界,打算瓜分地球的邪恶战争。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轴心国”远不止三个,绑在这架战车上的国家为数众多,只是后来不被提起。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中国不是孤军作战,而是跟美国、英国、苏联等国组成盟国。其实德国当时也有自己的小联盟,除了日本和意大利两大轴心之外,欧洲的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都是德国的盟友,这些国家被称作“仆从国”,为德国的侵略出钱出力。

其中罗马尼亚的地位最重要,是德军主要的的石油来源,被现代的军迷戏称为“德军的奶妈”。

罗马尼亚在欧洲的存在感很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国家位置在哪,土地有多大。作为一个东欧小国,罗马尼亚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反而常常被周围的国家侵略。一战时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差点被德国打到灭国。

但到了二战,罗马尼亚变成苏德双方争夺的重点,也是纳粹德国的命根子。罗马尼亚在二战中倒向纳粹,不仅提供战略资源,还派出了50多万人帮德国打仗,最后伤亡30多万,几乎打光了一代年轻人。

那么,二战时期罗马尼亚为什么反要帮德国呢?它对德国有多重要呢?

一、忠心耿耿的第4轴心

德国和罗马尼亚这两个国家,在二战前不仅不对付,甚至可以说有血海深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罗马尼亚在1916年加入了协约国,当时它看协约国胜券在握,想趁着东风分点奥匈帝国的土地。但没曾想罗马尼亚军队太弱,被德奥联军反过来打回国土,50万军队伤亡过半,直接被打到几乎灭国。

幸好协约国最后取得了胜利,罗马尼亚转危为安,国土也得以保全。

一战后罗马尼亚想着分点好处,结果英美法这些老牌强国自己瓜分利益,将罗马尼亚抛在了脑后,这让罗马尼亚非常失望。不仅如此,一战后沙皇俄国灭亡,苏俄崛起,这个庞然大物一直在东欧扩展势力,让罗马尼亚人感觉如临大敌。

1939年9月波兰被苏德瓜分之后,第二年苏联就打进了罗马尼亚,占领了北方的比萨拉比亚和北科布维拉两个省份。苏联的野心让罗马尼亚人非常害怕,被瓜分的波兰就是前车之鉴。英法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畏首畏尾,最后都牺牲小国的利益换取和平,这让罗马尼亚人感到有亡国危险。

当时的时局对于罗马尼亚来说确实无奈。二战的欧洲小国想要生存,只能沦为大国的附属,欧洲大陆在法国投降后就是苏德的战场,要么选德国,要么选苏联,这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苏联刚刚占领罗马尼亚的土地,罗马尼亚军队的少壮派敌视苏联,于是他们发起政变,军官安东内斯库夺权后建立独裁政府,决定投奔德国。

1940年11月,罗马尼亚选择加入了轴心国,成为“第4轴心”。纳粹德国对此表示非常欢迎,邀请罗马尼亚一起参加“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时,罗马尼亚派军参战,乘势收复了被苏联抢走的土地。

1941年罗马尼亚凭借自己的军队收复了国土,这让德军见识了罗马尼亚军队的不俗战斗力。英国人气急败坏地警告罗马尼亚,马上停止和德国人入侵苏联的行动,不许把油田交给德国人,但是罗马尼亚完全不理会。

而后,德国用自己生产的武器装备罗马尼亚军,两国一道入侵苏联,罗马尼亚36万人杀入了苏联边境,拿下了黑海重镇敖德萨。

二、德军的"奶妈"

德国对罗马尼亚这么看重,绝对不是看上它那几十万军队,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国土上的石油资源。在20世纪40年代,整个欧洲大陆基本上都没有产油国,仅有的油田就分布在黑海边的苏联高加索以及罗马尼亚。

二战时的德国虽然是工业强国,但是石油产量仅有每年500万吨上下,其中不少还是质量很差的“煤化油”,完全不够国内的使用,更别说打仗。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让德国人垂涎,拉拢它加入自己成为了纳粹德国的战略。

英美法等国家控制着罗马尼亚大部分的油田,想用“油荒”控制德国,但英法在领土问题上的不作为,让罗马尼亚最终在1940年彻底倒向轴心国。

当时,德国的石油产量只有500万吨,但是罗马尼亚在1939年的石油产量就有600多万吨,排在世界前十名。

二战时罗马尼亚一年产油500万吨,几乎以一己之力养活着东线德军的汽车、坦克、飞机。据统计,二战时德国一年的石油消耗在1500万吨左右,罗马尼亚加上德国本土可以提供1100万吨,但德军每年还有400万吨石油资源无处找寻。德国没有英法那样的海外殖民地供养,最后只能去进攻苏联,抢夺高加索油田。

苏德战争中,36万罗马尼亚军队打进了苏联,和德军一起参加了克里米亚战役,并在1942年参加高加索战役,和德军一起包围了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了苏德双方的拉锯战,苏联用百万大军拦住了德国人的步伐,德军闪电战宣告失败。德国在伏尔加河畔停止前进,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德国的油料资源不足,几百万大军失去动力后难以速战速决。

就在前线进入胶着之时,罗马尼亚也在1942年进入了产油的巅峰,年产600万吨优质的燃油。为了保证这位“德军奶妈”的安全,德国在罗马尼亚产油中心“普罗耶什蒂”派了重兵保护,防空部队的数量媲美德国本土,一切为了保证燃油的供应。

这时候的罗马尼亚表面上是德国仆从国,但其实它的地位跟德国本土重要,没有它生产的石油,德军将寸步难行。

三、最后的反水

德军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拉锯战,最终演变成了绞肉机,德国百万大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苦战,闪电战宣布破产。直到1943年,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德军损失70万士兵,“巴巴罗萨”计划破产。此战中,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部署在德军侧翼,该部队于1943年被苏军击溃,伤亡过半。

苏军开始在东线推进,德军陷入苦战,对石油的需求更加强烈。1943年,罗马尼亚的石油产量保持在500万吨,支持着德军这台战争机器,但是在1944年德军败相显露,罗马尼亚产油区普洛耶什蒂遭到盟军轰炸,产油量直接腰斩。

前线伤亡惨重,本土惨遭轰炸,加上德国的败相已露,罗马尼亚政府开始动摇了。1944年,苏联红军打到了罗马尼亚北部,罗马尼亚国内又发生了政变,新政府决定向盟国投降,跟盟军结盟。继意大利之后,罗马尼亚成为第二个投降的轴心国。

罗马尼亚的投降比意大利投降更让德国受伤,因为重要的石油供给中断了,德军的装甲部队只能趴窝。罗马尼亚的投降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因为这次阵营的转变,罗马尼亚在二战结束后没有遭到清算,保持了自己的领土主权完整。

二战后,罗马尼亚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跟纳粹德国的合作是它的黑历史。当年跟纳粹合作的独裁者安东内斯库在1946年被处决,新政府绝口不提二战历史,这段不光彩的过去至此被彻底尘封。

问题7:二战时的敖德萨战役,有德国支持的罗马尼亚军队为何惨败?

因为二战时期的罗马尼亚部队装备跟不上,没有重型武器,士兵还是在用步枪,关键是罗马尼亚部队还没有交通工具就大大影响军队。加上在通过港口浪费时间,导致大量士兵送命,所以罗马尼亚部队才会在德国的支持下还惨败。

01、二战时期的罗马尼亚部队装备跟不上

在二战的时候,罗马尼亚是跟着德国混,按照道理应该要吃香喝辣的,但是实际上不是的。罗马尼亚是跟德国合作没有错,德国无非就是利用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根本就不理罗马尼亚军队整体实力如何,自然罗马尼亚军队上了战场实力就差。

就算是德国实行“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德国军队是什么新型武器往战场扛,而作为盟友的罗马尼亚部队只有步枪,根本就看不到重武器。试问叫罗马尼亚部队的人就算再厉害,也比不过敌人的坦克炮。

还有罗马尼亚部队没有重武器就算了,他还没有交通工具,打仗没有交通工具,在时间方面就落后,要知道战场一分钟也会失去先机的。

02、在通过港口浪费时间,导致大量士兵送命

在敖德萨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的确是惨败,这点谁也没有话说的,但是曼施坦因同样也是伤亡过重,最后军队都解散,这就是后话。言归正传,要是罗马尼亚部队在通过港口的时候,军官指挥得当,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不会有那么多士兵阵亡。

也许罗马尼亚部队就不会失败那么惨,可惜罗马尼亚部队就是浪费大量的时间,最后才大大影响整个战争的局势。

问题8:德国和罗马尼亚的关系破裂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果说德意之间矛盾的加剧,相当程度上是与北非和地中海地区战局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德罗关系产生裂痕,更主要的是与苏德战场战局,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进程及结果联系在一起。

罗马尼亚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受了惨重损失,罗马尼亚并未得到轴心国其他国家的同情。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官眼里,正是罗军的怯弱,才是输掉这场战役的原因之一。在苏军反攻成功后,原来就对罗军战斗力和指挥官评价不高的德军最高统帅部,现在完全丧失了对罗军的信任。1942年11月27日,罗马尼亚驻柏林武官格奥尔格向政府报告:“我从极秘密的渠道得知,在第3集团军中发生的事件让德国领导层对罗马尼亚军队大失所望。”指挥“冬季风暴”行动的曼施坦因元帅亦有同感,他在1942年12月27日的命令中强调:“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士兵和军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想打仗”,军官“在不是非常必要的时候便下令撤退”。在高加索地区作战的德军A集团军群司令官克莱斯特元帅,在1943年2月初也不得不承认“对某些罗马尼亚分队一点也指望不上了”。

罗马尼亚方面对这种指责并不接受。罗马尼亚总统扬•安东内斯库对曼施坦因的上述命令极为不满,说“曼施坦因对罗马尼亚军队的态度导致了参加顿河集团军群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覆灭”。罗马尼亚的战士和军官则认为,德国人应对前线的失败负责。罗第3集团军的调查机关在总结顿河地区被击溃的第5军士兵和军官的意见时写道:“被包围的第5、第6、第13和第15师很快被消灭了。这些部队的军官们认为罪责在最高统帅部,特别是德国人。……前来支援的德军先撤退了,而且是在罗马尼亚师的掩护下,结果罗马尼亚师成了牺牲品。”经过共同作战之后,双方部队之间的关系不是更密切,而是日益恶化了。战斗失利后,德国人对罗军多方刁难,从交通工具、食品供应、军用物资等方面给罗军出难题。如罗第3集团军各部队,1942年夏被送往前线时是坐火车,很快;但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失利后,则要徒步后撤。罗马尼亚驻柏林武官格奥尔格在1943年2月21日给政府的电报中说,德军最高统帅部也似乎承认。“在德军和罗军之间的一些事情,由于因一些意外事件引起的神经过敏,已经导致了对我军供应和运送上的疏忽”。这种疏忽的结果是让罗马尼亚士兵几个星期处于饥饿之中。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国vs罗马尼亚」德国vs罗马尼亚结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www.guoyinav.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